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

呂筱蕾〈 我遇見詩的那一刻 〉

小時候,我對詩的印象是古板、無趣。那時,我讀不出詩裡的優美、深情和瘋狂,我只讀出設滿規則的絕句、律詩;我和詩人們在不同時代,為什麼要讀這些詩,「它」對我來說有什麼幫助?

這樣的想法使我在一次比賽中遇到困難。演講比賽評審希望學生述說對詩的感動和想法,上台時,我卻只會生硬的說明詩是什麼,而我發現其他人在演講時,眼裡像散發著某種熱情、光芒,我不明白那是什麼,那種對詩滿溢出來的熱愛。

自從那次失敗,我開始覺得詩對我來說很神秘,上網翻遍資料,電腦都開始發燙,可我還是不理解詩到底是什麼?打開窗戶,我發現小路旁的櫻花開始綻放,微風讓花瓣慢慢飄落,淡淡的花香撲鼻而來,似乎使我的煩惱消散。

晚上,月光灑落,使得樹木變得沉重,而寧靜代替了早上的喧譁,雖然我不懂李白陶醉於喝酒時的快樂,可我開始理解了月色朦朧的浪漫,輕輕的風像手指,在我心靈上的弦彈奏音樂,也彈奏了我那一瞬間起對詩意的熱愛,或許詩也像人一樣生活著、一樣深情。

那一刻,我懂了,詩不只是詩,而是生命的交響曲 ,「他」不古板,他充滿著情緒,不管是喜是悲都震撼著人們,我想我是因為詩而發現詩,這也是一種意外的緣分吧!有些詩人為戰亂裡的百姓發聲,詩句裡的憤怒、悲嘆,字字句句都刻進我心裡,細碎的詩詞、詩句裡也藏著當年我沒發現的熱血,可能那時別人眼裡的閃耀也是為詩所照亮吧。

王之柔〈我遇見詩的那一刻〉

雨,沿著屋簷緩緩滴下,落在有些堵塞的排水溝旁,我隻身坐在案頭,翻閱一本薄薄的小冊子,推開有些許潮濕氣息的窗子,就這樣看著雨……。

依稀記得,初次邂逅「詩」,約莫是初入小學時!幼時雖然曾在媽媽的書架上見過不少封面是「向陽全集」之類的冊子,但那時對那些我伸長了手也搆不到的詩集們沒什麼好奇心,只顧著沉浸在小說與繪本的世界裡。還記得小一新生入學那天,校長發給我們每個人一本小冊子,封面寫著「唐詩一百首」。我那時沒有起多大的興致,只將它當課外讀物,冰封在櫃子深處。

直到學校發起了「背唐詩換獎狀」的活動,才又將曾認為不值一提的小本子從冷宮解救出來,也是在那一刻,遇見了李白的詩……。當時深深覺得,他的詩相較於其他詩人,更為好背,且特別順口。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就令我有一種意境開闊的感覺。而且他果然不愧有「詩仙」的名號,寫起詩來仙氣飄飄,每每讀完他的詩,我總覺得身心也隨之舒暢開闊了。他不只寫「白髮三千丈」,也寫和影子、月亮一同飲酒的痴狂,和其他詩人不同,我覺得他的魅力在於能將虛轉實、實轉虛的那種氛圍。每每讀他的詩,明明醉酒的是他;和明月對飲的是他;和影子跳舞的也是他,卻讓我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彷彿醉的是我。那一刻,我確實為遇見這樣豪放的詩與詩人深深癡迷著。

看著雨滴在夜色的襯托下更顯朦朧,望向漆黑的夜空,那輪新月已經慢慢浮現。往日,李白是否也曾注視著那彎明月呢?我想,我不知道答案,唯有繼續追尋他的腳步,遇見更多的詩……。

劉家妤〈 我遇見詩的那一刻〉

清涼的夏夜裡,爸爸帶著我到淡水的小山丘裡賞螢火蟲,我們在車水馬龍的夜市入口和導遊會合。

導遊帶著一群人,踏著木製的小徑階梯,遠離了吵雜的街市人群。從入口走入,原本明亮的燈火,漸漸地暗了下來,只剩下幾盞路燈,低頭照著木階梯的路。終於進到了賞螢區,導遊叮囑大家全程不可以打開手電筒,一下子,四周完全暗了下來。

突然,左邊的草叢中,一絲微弱瑩黃色的光穿過,是螢火蟲!一片綠樹和草地中,千百隻的螢火蟲,閃著時黃時紅的光,四處飛舞,照亮了身邊的花草。在那裡,完全沒有燈光,牠門便是這裡的掌燈使者。此時,抬頭一看,天空一片漆黑,卻看見星星閃爍著銀光。

從小住在大都市的我,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路燈照著的夜晚,看著眼前這景象,我似是看到了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的那景色。看到了幾百年前的夜晚,被螢火蟲點亮的夜晚,我們看著同樣美麗的風景,吹著同樣清涼的夜風。

走出賞螢山丘,燈火又亮了起來,螢火蟲的閃光則漸漸暗淡。杜牧是否還躺在夏夜的草地上呢?還是,已是一個熾熱的早晨?我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又走回了熱鬧的街中。

謝沂恩〈 我遇見詩的那一刻〉

相信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某個時刻,某個東西的出現,它可能是一種天氣,可能是一隻動物,可能是一片美景,也可能是一個聲音,這些「它」好像是我們與詩人的橋樑,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寫詩時所見的,所聞的,所想的事。

我曾在一個冬天去過嘉義的阿里山,我那時,可能不到十歲,我迷迷糊糊的被前座的父母叫醒,我穿上鞋子,緩緩的走出車門,所見的乃是一片雲霧繚繞,宛如仙境之地,我們慢慢走上山,雖是白天,但愈往山上走,愈有伸手不見五指之感,和我才離一公尺遠的父親,我已漸漸看不到他的背影了,我頓時覺得,原來世上,真有這般有仙氣,詩意又美麗的地方啊!

我們走著走著,就走到了神木區,那是,雲霧略散了一些,正飄在神木約一半的位置顯得那神木更加莊嚴,站在最高、最大的神木旁,我忽覺自己是那麽的藐小,如滄海一粟般。看完神木,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後,就下山了,下山時,雲霧已散去,有種脫去面紗,露出真面目的感覺,更有種謎底揭曉的感覺。上山時,我忙著看那雲霧,並未多看眼前的風景,但下山時,雲霧散去,到讓我可以集中注意力在欣賞美景。離開時,我不捨的回頭看著阿里山,這時,一陣風吹過,樹枝和小草隨風搖擺,看起來真像漫山的花草樹木都在向我揮手送別啊!我也朝他們揮了揮手,心想,原來,我與植物、山林為友,它們也會揮手為我送別,果真是「萬物皆有靈」。

其實,生命中有很多片段都可能有「詩意」,只是我們都把它當成很平常的事,並未過多關注,但詩人很厲害,他們可以發現生活中有「詩意」的事並發揮想象力,使其成為一首首令人讚不絕口的詩。


林禾榛〈 我遇見詩的那一刻〉

人都說,詩其實就藏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事物,必然在某個瞬間被感動到;當真正了解它時,它就變得不在枯燥乏味,心境上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因為從那一刻起,便不再是旁聽者,而成為身在其中的主角。

曾經,我有過一段長達四年的友誼,我們從幼稚園就陪伴彼此,一起上學,一起下課。我們在對方的人生留過大大小小的足跡,至少我也想過,我們大概會陪伴彼此很久很久。直到某一次的郊遊,才發現其實我們都為對方改變了太多,成為了自己不想要的樣子,儘管已經打磨了不少,卻還是無法理解。當下一定是生氣、難過與不理解,明明曾經那麼要好的人,為什麼會漸行漸遠呢?

在那之後又過了幾年,也許當時有爭吵,現在也能平靜的打個招呼。或許是太久未見,有時會看見她在暗處默默注視著我,每一次都會想起這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許並不是誰的錯,只是空氣中總瀰漫著酸澀的味道,我也不再像詩中的「我」尋她,那時我想,這便名為 「錯過」吧,大家都有各自的道路走,只是不知,她會不會也感到可惜呢?會不會也在某個瞬間想起我們的故事,那時我們應該就能以平淡的心情娓娓道來屬於我們的故事了吧。

有詩意的感覺,也許並不需要這麼華麗,平淡的故事也好,一定留下深刻的一筆。我想,不管任何事,只要自己覺得精彩,那就足夠了。有詩意的一瞬間,觀眾只有自己,只有自己能體會到真正的感動,就像是進入桃花源般,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林禾榛〈自言字語〉

我是一位很喜歡閱讀的人,有了空閒時間大多都是來看小說。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都不看漫畫,而選擇看文字多,沒有生動畫面的東西呢?」於我而言,文字雖然不是具體的,但當你感受到作者要表達的想法,你才能真正被感動。文字它的魅力在於能夠在腦海構建出你所想的,就像真實的呈現眼前。

曾經看到過一本小說,至今都令我非常難忘,也難怪大受好評,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幕有對愛人打了敗仗,即將被清除記憶而分別,其中一位男主角說:「願我們在硝煙盡散的世界裡重逢。」他知道一定還會再見,再見時也一定打了勝仗,也或許這句話,還有那些說出口的愛,讓他們重逢時也能感到熟悉和安心。所以文字是多麼美麗的東西啊!它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卻又那麼珍貴,它寄託了每個人的情感,可能只是那短短的一句話,卻能感受到深刻的意涵。

我很感激我的母親讓我接觸到這些如魔法般的文字。讓我對於這世界能有更多的認知。其實不僅是書本,音樂同樣能聽到他的歌詞裡所表達這首歌的想法。生活中文字真的無處不在,甚至會擔心若是它憑空消失人類又該怎麼生活,我又該怎麼理解每個人的感受?

文字帶來的情感有時鋒利,有時卻是平淡的,但在某些時候會突然想起有這樣一句話,原來它早已印在自己腦海裡很久,在不知不覺中,會突然浮起來提醒它還在。當某些事無法共情,寫再多的字,它依然無法有情,我想是的,文字的構建是需要情感來支撐的,不然就像蒲公英一樣,一吹就散。

郭品宜〈自言字語〉

我們和「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少了我們,就不會有字的出現;而少了字,我們的生活不會像現在如此便利。從小到大,我一直被大人們逼著要練寫字。到了國小三年級,我開始接觸作文。當時我對寫作感到不耐,為何一定要寫?寫了有什麼?不過後來我了解到,寫作——或者該說寫字——是為了讓自己能抒發感情與想法。

某次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家人」。當時我對父母可說是充滿厭惡,認為他們管太多。但當我真的在寫作文時才發現,厭惡這個感覺只是個窗簾,訴說著我對父母表面上的感覺。而寫作時的筆就像一雙手,輕輕地把「窗簾」掀開,漸漸顯露出窗簾後的風景——感謝、欣喜、歉意‥‥這些真正的情感。而文字呢,就像個無底洞,把這些溢出來的情感一點不漏地收納到字字句句裡頭去。而在寫完作文後,那雙手便又會悄悄地消失。我對爸媽的感受又回到了厭惡。

雖然「窗簾」被掀開過,但我並不想一直掀開它,而是等到下一次的寫作,再用這些情感來填餵那情緒的無底洞。我其實有很多奇怪的想法。當我在放空,我的腦子就會像遊戲一樣生成一個世界,然後添加幾個人物,開始了他們的新冒險。我很懶惰,雖然想把故事寫出來,但其實是想用電腦打。但學校或其寫公共場所怎麼會有電腦?而我又怕我的靈感會消失,所以無奈之下只好用寫的。不寫還好,一寫我就發現那些角色似乎因為我的情感而生動了起來。當下我就很興奮,就一直寫一直寫。等到回過神來,天色早已黑了下來,但我不在乎,因為我的字竟可以讓我的想法具體地呈現。這樣的發現讓我到現在都很欣喜。

很多人說文字不是有情的生命,很無趣的。我想他們說的沒錯,文字確實無趣。但不代表我們不能把它變有趣。它是一個專門讓我們裝情感的容器。很多無法對家人、朋友、情人說的話與壓抑的情感,文字都可以容納。所以它雖然無趣,但只要我們加點情感就好了。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黃柏翔〈自言字語〉

 世界上有許多的文字以及語言,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其中最讓我想去學習的,就是「日文」!

那麼我為什麼想要去學習日文呢?這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喜歡看日本的動漫了,裡面的劇情有些是振奮人心,而有些是緊張刺激,甚至讓我驚怵不已,還有的劇情更是讓我感動流涕;這些劇情也就構成我當時最快樂的時光,這就是我想去學日文的原因。

我開始學日文的時候是小學六年級,當時我只是在影音平台上找日文相關的影片來學,我覺得學日文真的「超難」;雖然中文是世界上很難學的語言,但以我看來「日文」也要被排到第一名了吧!所以我決定要先從日本的文化開始學習,並要學習他們文字的文化,而且我發現日文的一個字筆畫超少的,有的字只要一筆畫,可是中文字有些單一個字本身就超過十筆畫,還有二十個筆畫以上的呢!所以日文還是有它的簡單的地方啦,但在一開始學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日文好難啊。

了解完日本文化後,就開始真正的「從零開始學日文」。首先要學日文的五十音,它有分兩種五十音,所以我就要背一百個音,雖然聽起來很艱難,但我決定要繼續努力。就這樣過了一年,我升上國中,當國中在選社團時,我直接就選擇了日文社,第一次上課老師就用日文來介紹自己,聽著他那標準又輕快的介紹,我就覺得一定要像他一樣說出一口流利的日文。

在上了好幾堂課後,就要迎來最終的大魔王「日文考試」。考試結束後,老師開始報分數,我心想:「我該不會考很爛吧?」當唸到我的名字時,在一陣緊張忐忑下聽到老師說:「恭喜你,考了一百分!」我當下十分開心,因為這也就代表我的日文合格了!後來老師給我一張證書,上面寫著五個大字──「小小日文王」,我真的非常感動,因為我學了兩年的日文終於被肯定了!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林嘉晏〈一次難忘的用餐經驗〉

還記得那年生日非常特別是在除夕夜當大家都在圍爐吃晚餐時我們家正在準備切蛋糕唱著生日快樂歌我永遠無法忘記那次生日大家一起吃飯時討論著我的成長史:幾歲開始不用包尿布幾歲會走路幾歲第一次叫了爸爸媽媽……

隨著菜餚一道道上桌我的口水也隨之流了下來當時媽媽嘴裡碎碎唸著:你生日我才是那個該被寵的吧!我才意識到自己坐在餐桌前的椅子上,都沒有幫上忙,我趕緊去把魚啊、菜啊一一端上桌待菜餚都擺放好時全家圍聚著一桌子菜,一邊回憶著今年所發生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當然還有壽星──我──的成長史那是我第一次成為一個話題的主角,我聽到了許多我自己生命中的片段,那些大大小小、或記得或記不清的人事物,同時還察覺到了我身邊的人都比我還要在乎我生活細節、瑣事。原來,有人比我還要更愛我。大家一邊吃著飯,一邊繼續聊著我的事,聊到忘我,那頓飯都吃了快三個小時了!

隨著菜餚一道道上桌我的口水也隨之流了下來當時媽媽嘴裡碎碎唸著:你生日我才是那個該被寵的吧!我才意識到我在餐桌椅子上都沒有幫忙,我趕緊去把於端上桌待菜餚都擺放好時全家都在回憶著今年所發生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當然還有壽星---的成長史那是我第一次成為一個話題的主角,我聽到了許多我自己生命中的碎片,還察覺到了我身邊的人都比我還要在乎我生活細節、瑣事。原來,有人比我還要更愛我。大家一邊吃著飯,一邊繼續聊著我的事,聊到忘我,吃了頓飯都吃了快三個小時了! 

 到了我最喜歡的部分了:切蛋糕,那時的我在蠟燭都還沒有點燃前,就已經在腦海裡想出了千萬種的生日願望。「來!小壽星來唱生日快樂歌嘍!」我迫不及待地衝向蛋糕,差點就把蛋糕給撞倒了。大家都叫我不要那麼激動,唱個歌而已。等到要吹蠟燭時,我說出了那千萬個生日願望的總結:「大家身體健康、越來越好看,讀書的成績都名列前茅,賺錢的都發大財!變成台灣首富!」蠟燭也隨之被吹熄,大家的笑聲歡顏隨著燈點亮繼續燦爛清響。

到了我最喜歡的部分了:切蛋糕,那時的我蠟燭都還沒有點燃,就已經在腦海裡想出了千萬種的生日願望。「來!小壽星來唱生日快樂歌嘍!」我迫不及待地衝向蛋糕,差點就把蛋糕給撞倒了。大家都叫我不要那麼激動,唱個歌而已。等到要吹蠟燭時,我說出了那千萬個生日願望的總結:「大家身體健康、越來越好看,讀書的成績都名列前茅,賺錢的都發大財!變成台灣首富!」蠟燭也隨之被吹熄......。

在這天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大家圍爐吃飯的和睦,更多的是大家對彼此生活裡的愛、細節,讓原本寒冷的冬天多出了別人沒有的溫暖。

 

 【批閱說明】
行文宜再略作修飾,避免太口語直述。

賀彥丰〈一次難忘的用餐體驗〉

現代美食百百種,但多少都有些令人挑剔的缺點,不是太油、太鹹、太重口味,就是用香料把我們的味蕾征服, 但這次的用餐,卻讓我體會到了什麼叫「真實」。

它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餐廳,在民宅區的巷弄內,裝潢也沒有特別突出,但卻總是能讓垂涎三尺的饕客慕名而來,想必一定有它所獨具的吸引力。進到餐廳,坐下片刻,那一道道佳肴就如同運動完般,漫著熱氣到了餐桌上,油亮的外表,十足的香氣,讓我一度認為和外面幾家挺普通的餐廳一樣,但入口後的那瞬間,完全反轉我的想像。

或許又有「完美」能形容它吧,一口咬下的軟嫩,味覺的享受,和入口的滑順,無一不展現它的尊爵不凡,更重要的是,一丁點添加劑的味道也沒有,完全就是食物的天然,和那點綴後也絕不搶戲的辛香料,讓我能感受到食物褪去化學外在的最真實內在。

現在想想,在現今這個環境下,能吃到這樣沒有任何偽裝的原始食物,除了自己下廚外,幾乎是不可能。或許要在掙脫掉外在的加工束縛後,品嚐起來才是真正地好吃。這也和人一樣,我們又何嘗不能脫下我們最不真實的外表及一切限制,用我們最屬於自己的那個內在,來迎接這個世界,這確實不簡單,可是就像這些佳肴一樣,獲得了大眾喜愛,那我們也一定在未來的某天,顯露出自己的內在美。

自從第一次造訪後,也有再繼續回訪,畢竟那最真實的食物多吸引人啊,能在這被化學、加工所編織而成的世界脫穎而出的,只有這樣最真實的餐點才能被人所愛載,同樣地,也只有真正展現出自我的人,才可以在這有點虛假的世界,重回那最原始,不受任何拘束的內在。